每个星期一早上集中升国旗,两名员工作交流发言,是昭通交投集团的周一早课。
云南谋划做强高原特色农业,实现资源大省向农业大省的转变,朝着现代农业强省迈进。保持一刻也不能停、一天也误不起的状态,建设者们鼓足干劲,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高效推进。
作为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锚定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施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战略,接续推进优势产业强起来、基础设施通起来、人民生活好起来,奋力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白鹤滩水电站创造单机容量、地下洞室群规模等六项世界第一,见证我国勇闯世界水电无人区。近年来,云南不断加大真金白银投入,兜住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边疆各族人民更加幸福安康。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
十三五期间,云南完成基础设施投资约1.8万亿元,投资规模力度空前。打赢脱贫攻坚战,云南百万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深入推进昭通政法挂千村、乡村振兴法治行活动,全市4200余名政法、信访干部全覆盖挂联包保11个县(市、区)、150个乡(镇、街道)、1402个村(社区),全面下沉一线、走村入户,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员、乡村治理指导员、为民服务办事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作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政法干警就在身边。
通过精准对标明定位、找准不足强弱项,2022年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暴力犯罪案件、盗抢骗案件均同比下降,在全省2022年度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由2021年的12位上升到第7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法保障。今年2月,全市各中小学陆续开学,市委政法委及时召开全市教体系统春季学期普法专题会议,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长、班主任讲好法治开学第一课、开好法治主题班会,并协同市教体局起草印发《昭通市教体系统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工作方案》。通讯员 吕思诗 图片由昭通市委政法委提供。政法干警为苗族同胞宣讲法律知识。
开展两轮英模选树和最美政法干警推选活动,推选出最美政法干警40名,进一步激发全市政法党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热情,坚定奋力赶超、跨越式发展的信心,积极营造勇于担当、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建设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队伍。市委政法委抢抓关键期大力开展普法宣传的做法获得省委书记王宁点赞,为深入推进全市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自挂村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挂联干部排查出矛盾纠纷2.11万余件、化解1.85万余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14万余件,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2.02万余场次,昭通政法挂千村经验做法被省效能办采用推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5.76%,分数历史最高、排名进位11位,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坚持多对比、多排名,积极比学赶超。二是持续加强选树推优,强化示范引领。
一、精准对标找差距,争创一流业绩严格落实八对标要求,积极对标先进、找准差距不足,厘清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措施,及时打牢基础、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全面推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每月收集汇总家庭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36项工作情况,形成《每月政法数据》,通过数据反映工作进展、检验工作成效。一是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强化正风肃纪。扎实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要求,持续开展学习教育和警示教育,进一步引导全市政法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抓好案件查办、顽疾整治,深化建章立制,健全完善正风肃纪、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干警素质能力提升等长效机制,筑牢政治忠诚,强化政法担当,让队伍更可靠、更纯洁。
二、转变作风抓落实,争树一流形象深入实施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坚持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在一线转作风、解难题、促发展,不断提高工作质效,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定期对各项工作开展全面摸排,清晰掌握工作推进情况,每周收集汇总公安警情、社会维稳等10项重点工作情况,形成《每周政法数据》。
同时对全市11个县(市、区)的政法数据进行排名,列出进步红榜和后退黑榜,及时推广红榜县(市、区)的优秀经验做法,督促黑榜县(市、区)整改问题与不足。纵向上将本单位近期数据与上周、上月、上年的数据作比较,明确近期工作是进步还是退步,强化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横向上将本市数据与其他15个州(市)数据作比较,准确找准自身定位,进一步比学赶超。2022年,全市政法系统受国家级、部级、省级表彰集体45个、个人62人,为平安昭通、法治昭通建设打牢了坚实的队伍基础。正如春要播种、秋要收割,推进工作也需要抓住关键时期,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三、全面从严治党强管理,争建一流队伍以培养造就关键时刻冲得上、打得赢的党员干部队伍为目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化队伍建设,强化示范引领、加强能力提升,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一是坚持多自检、多自查,摸清工作进展据科考报告显示,截至目前,保护区内有哺乳动物93种、鸟类367种、两栖爬行动物94种、鱼类47种、昆虫42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8种,红外相机监测到的有藏酋猴、四川山鹧鸪、大灵猫、黑熊、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
白鹇因翎羽美丽、体态娴雅,被誉为林中仙子,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常栖息于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马尾松林,主要以植物的嫩叶、幼芽、花、茎、浆果、种子以及苔藓等为食,也吃鳞翅目昆虫。近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小草坝片区拍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孵蛋的画面。
白鹇常成对或以家族群活动,性机警,胆小怕人,繁殖期4月至5月,一雄多雌制,营巢于林下灌丛间地面凹处或草丛中,每窝产卵4枚至6枚,孵化期26日至28日。近年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通过开展科研监测、加强资源保护,推动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据了解,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工作以来,多次拍摄到不同活动状态下的白鹇,此次为首次在乌蒙山保护区内拍摄到白鹇孵蛋的画面。昭通日报记者 雷明娟 实习记者 文泽梅 通讯员 陈娜 陈婷。
视频中,一只通体橄榄褐色、眼周颜色为红色的雌性白鹇正在鸟巢里孵化5只蛋宝宝。为确认这是谁家的宝宝,在不惊扰它们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小草坝片区工作人员在鸟巢附近安装了一部可以实时传输拍摄数据的红外相机,以此确认鸟妈妈的身份。据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杨科介绍,工作人员在小草坝片区开展植被调查时,在一棵杉树下面发现了一个简单的鸟巢,巢内有5枚比鸡蛋小一些的蛋。通过传回来的数据发现,这是一窝白鹇蛋,一只白鹇雌鸟在觅食回来后,调整姿势轻轻卧在蛋上,持续关爱它的宝宝们。
通过连日来的数据监测发现,白鹇孵蛋期间可多时不离巢不进食,以保证雏鸟能顺利破壳定期对各项工作开展全面摸排,清晰掌握工作推进情况,每周收集汇总公安警情、社会维稳等10项重点工作情况,形成《每周政法数据》。
深入推进昭通政法挂千村、乡村振兴法治行活动,全市4200余名政法、信访干部全覆盖挂联包保11个县(市、区)、150个乡(镇、街道)、1402个村(社区),全面下沉一线、走村入户,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员、乡村治理指导员、为民服务办事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作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政法干警就在身边。通讯员 吕思诗 图片由昭通市委政法委提供。
二是持续加强选树推优,强化示范引领。今年1月,市委政法委抢抓大批外出务工群众返乡的黄金期,向务工返乡群众发放普法宣传春联等法治大礼包,并通过开展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治知识培训。
自挂村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挂联干部排查出矛盾纠纷2.11万余件、化解1.85万余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14万余件,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2.02万余场次,昭通政法挂千村经验做法被省效能办采用推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5.76%,分数历史最高、排名进位11位,创历史最好水平。通过精准对标明定位、找准不足强弱项,2022年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暴力犯罪案件、盗抢骗案件均同比下降,在全省2022年度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由2021年的12位上升到第7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法保障。今年2月,全市各中小学陆续开学,市委政法委及时召开全市教体系统春季学期普法专题会议,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长、班主任讲好法治开学第一课、开好法治主题班会,并协同市教体局起草印发《昭通市教体系统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工作方案》。2022年,全市政法系统受国家级、部级、省级表彰集体45个、个人62人,为平安昭通、法治昭通建设打牢了坚实的队伍基础。
正如春要播种、秋要收割,推进工作也需要抓住关键时期,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要求,持续开展学习教育和警示教育,进一步引导全市政法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抓好案件查办、顽疾整治,深化建章立制,健全完善正风肃纪、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干警素质能力提升等长效机制,筑牢政治忠诚,强化政法担当,让队伍更可靠、更纯洁。
二是坚持多对比、多排名,积极比学赶超。一、精准对标找差距,争创一流业绩严格落实八对标要求,积极对标先进、找准差距不足,厘清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措施,及时打牢基础、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全面推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政法干警为苗族同胞宣讲法律知识。二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